【党史学习教育】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教学活动(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东郊丛葬地”实践教学

发布者:陈美杉发布时间:2021-04-17浏览次数:465

20214月15日,我校182042班及52041班全体同学在马克思主义学院蒋艳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东郊丛葬地”进行实践教学,充分利用南京红色教育资源,结合党史学习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教育。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此后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了长达六周的有组织、有预谋的屠杀暴行,我遇难同胞超过30万人。中山门外至马群一带收尸33000余具,其中3000多具尸体葬在灵谷寺东,即“东郊丛葬地纪念碑”所在地。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将12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是以国家公祭的方式祭奠30多万死难同胞,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随着老师的讲解介绍,同学们回顾了这一段令人悲愤又发人深省的历史。血的教训,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渗透到每一位炎黄子孙的血液里,任何时候都不能好了疮疤忘了疼,任何时候都需要我们居安思危,警钟长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任课老师及时有效地融入党史学习教育内容,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以史为镜,不忘国耻,擦亮眼睛,勇于承担保家卫国的历史使命,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发展环境与幸福生活。

 

同学们在参观祭奠活动中,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解,阅读石碑上的文字介绍,实地了解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深切缅怀无辜的遇难同胞,铭记无数为新中国拼搏而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大家表示会在清明节及国家公祭日来此处缅怀先人,祭奠遇难同胞。更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化历史悲痛为前行力量,争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添砖加瓦,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