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5日是全国第58个学雷锋纪念日。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在《人民日报》上发表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此后每年的3月5日都是“学雷锋纪念日”。运动训练学院学生会在校团委、学院党总支领导下,在学院团委指导下,选拔学院优秀团员青年参与3·5雷锋日主题朗读活动。
朗读内容以《离开雷锋的日子》为主题,引领学生学习共青团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国青年》杂志发布的《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等内容,号召动员全体青年学生继承雷锋精神,矢志勤奋学习,不忘初心使命,为建党100周年与建校65周年献礼。
一、【离开雷锋的日子·朗读内容】朗读者:聂丹宁
1996年上映了一部电影,叫做《离开雷锋的日子》,主角是雷锋的战友乔安山。雷锋远去的年代,乔安山在面对社会的种种考验时,依旧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将“雷锋精神”一代代传下去。面对
买票就提前上车的站长亲戚,他坚持原则把他们赶下车去;面对生死一线的难产孕妇,他急人所难直接将车开到医院,并主动献血。他的行为感化了售票员,让她主动交出了在车上捡到的金戒指。面对遭遇肇事逃逸的老汉,他见义勇为主动将他送到医院;面对老汉全家人恩将仇报的诬陷,他首先想到的仍然是老班长雷锋:“老哥,我是雷锋的战友,就是班长看你倒在路上也会救你。”他懊恼,他迷茫,但他从未怀疑过雷锋对他的教导。在乔安山心中,雷锋从未离开。他也时时刻刻按雷锋的标准要求自己。他在陷入困境、陷入绝望时,会去雷锋墓和老班长唠唠,因为雷锋能为他带来信仰的力量。影片的最后一个故事,乔安山和儿子驾车被困在路上,一群头戴小红帽的青年志愿者来到他身边,告诉他无论在全国各地走到哪,只要看到这个符号,有困难找到他们就好使。故事的最后,一面面鲜红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旗飘扬在寒风中。中华大地,从来不缺少大仁大爱者,“学雷锋”活动为中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93年,共青团中央决定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近30年来,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们传承着雷锋的志愿服务精神,以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二、【共青团十八届五中全会·朗读内容】朗读者:陈凡
会议认为,党中央书记处的重要指示充分肯定过去一年共青团工作和五年多来包括共青团在内的群团改革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对做好今年群团工作、谋划和推进“十四五”时期群团改革提出明确要求,清晰指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共青团工作的着力方向和重点任务。全团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党的群团工作和群团改革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书记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当前形势任务的判断上来,准确把握共青团工作的历史方位和时代方向,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以更加坚实的脚步、更加饱满的状态、更加奋进的姿态深化改革攻坚、忠实履职尽责。会议指出,在2020年这个极不寻常的年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共青团始终坚持“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聚焦“国之大者”,主动担当尽责,努力在大事、难事面前彰显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各项工作和建设取得较大成绩。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团听党指挥、冲锋在前,为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作出了应有贡献,广大团员团干部受到深刻教育和洗礼,共青团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得到有力淬炼和激发,为党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增强。
三、【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朗读内容】朗读者:白贵升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19岁的戍边烈士陈祥榕曾写下的一句话。它更是一行最美的诗,通过这行诗,我们看到了中国军人的精神是有多么纯粹。从“谁是最可爱的人”到“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从朝鲜战场到喀喇昆仑高原,从黄继光、邱少云、杜富国、王亮到祁发宝、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军人精神何以总能一次次引领中国青年?所凭,正是这种清澈炽热、纯粹无瑕的爱,爱祖国、爱人民,远胜爱自己。这爱,让每一位人民子弟兵,在祖国需要、人民有难的时刻,总能迸发出巨大能量,英勇无畏地站出来,为了一个崇高的使命,义无反顾地冲锋陷阵,牢牢筑起保卫国家和人民安全的钢铁长城。当发起冲锋的那一刻,他们已然成为英雄。从汶川地震到木里火灾,从抗疫大战到此次边境冲突,任时光穿梭、时代更替,英雄的精神赓续不息。多难之所以兴邦,根本在于,每一次大的磨难与考验,都是对集体意识的唤醒,是对共同体情感的确认与强化,从而激发出无可比拟的精神团结,众志成城、同仇敌忾。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因为英雄与先锋,正是这集体情感与精神团结的人格化身,是民族与国家不屈的脊梁。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了太多磨难,但从未被压垮过,总能不断在磨难中成长、奋起,屡创辉煌;也只有遍历了苦难和辉煌的文明,才能谈得上伟大复兴。今天的中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可喜的是,青年一代的爱国情感,尤其是对英雄的崇敬与热爱,早已内化为自觉意识,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已成为社会共识。靠着这份自觉与共识,无论国际格局如何复杂多变,我们定能披荆斩棘、阔步前行。逝者已矣,生者如斯。他们为“我”而死,“我”必承其遗志、扬其精神,只为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