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旭:尽其所能,多元育人

发布者:葛见珠发布时间:2024-03-11浏览次数:10


【个人简介】胡海旭博士(后)、教授,从事高等教育15年,硕士生导师、运动训练学院训练理论研究中心主任&体能支部书记。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委员、江苏省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竞技体育研究院(体育总局高端智库(2023-2025年))特聘专家、36365线路检测中心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学术带头人(2021-2023)。

【教育信条】唯实、拼搏、进取,扬长补短、超限发展,天生我材必有用。

【个人事迹】

一 、因材施教,德智融合

他主讲《运动训练学》和《运动表现分析》课程,前者是如何储备形成竞技能力,后者是何以释放提升竞技表现。针对不同专业背景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重点和讲授形式,运动训练经验丰富、专项技能水平高(较好的具身性知识基础)的学生,则注重理论通俗化和规范化的知识讲解。学科背景丰富,理论基础较好的学生(较好的离身性知识基础)的学生,则注重实践案例的场景化和实践化知识传授。无论任何背景的学生都十分强调向奥运冠军、运动科学家、时代楷模等典范学习,注重班风学风的潜移默化育人(营造离身性知识的感召力)。

二、多元补短,术德并重

在他的眼中,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样重要。面对学生在运动技术方面的优势和文化学术领域的短板,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他主要负责推出《南体研苑》——一本学生内部刊物,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文化学术的兴趣,更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促进了学生思想品德和文化素养的双向提升。此外,他还抓住各类社会实践和学术交流机会,如与南京市青林社区合作,开展系列全民健身与健康促进活动,参加北京大学跨学科学术交流大会等,带领学生长见识、增才干。

三、矢志科研,学术育人

胡海旭老师的学术追求不仅局限于教学,他还积极响应国家体育政策的发展需求,投身于体育科学的前沿研究。过去三年中,他主持或参与了国家体育总局多个决策咨询项目,发表了数篇高质量的科研论文。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胡老师更是被借调至国家体育总局政法司,参与全国体育工作改革的研究,其专业知识和研究成果得到了高度认可。他以自身在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研究领域的深厚积累,指导学生面对学术和实践中的挑战,培养他们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科研精神。


文:运动训练学院体能支部

图:胡海旭提供

审核:葛见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