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全体思政课教师及全校大学生收看“四史”思政大课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参加全国大学生“同上‘四史’思政大课”的通知》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于4月24日、5月9日、5月15日、5月22日分别组织全体思政课教师及全校大学生收看“四史”思政大课。本次活动由教育部社科司与人民网联合举办,活动共开设四堂课,授课内容分别为党史、新中国史、 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活动面向全国大学生、思政课教师以网络直播的形式授课。

马克思主义学院自收到相关通知即时召开专题会议研定学习计划,并第一时间向全体思政课教师传达江苏省“百万师生共上‘四史’大课”启动仪式”上的有关部署:要求全体思政课教师四史“四史”思政大课期间,围绕“四史”教育开展集体备课,确保“四史”教育真正融入思政课堂;同时围绕每次思政大课主题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交流、研讨,以促进“四史”精神进学生头脑。充分发挥同上“四史”思政大课的育人价值与育人实效,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

活动期间,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多渠道、全方位、全媒介形式组织全体思政课教师与全校大学生参与到“四史”思政大课中来,一是强化前期宣传动员,重视课程监督检查;二是坚守思政课堂主阵地,强化思政课教师育人担当;三是依托学生社团组织机构,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四是同期开展丰富的“四史”学习实践活动,确保“四史”精神入脑入心;五是相应学校号召组织思政课教师录制关于党史故事、红色精神微视频,推送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播放,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下,历时近一个月的“四史”思政大课学习活动在校内掀起讨论热潮,我校思政课教师、学子纷纷围绕学习主题分享心得、交流感悟。通过“四史”思政大课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理想根基、传承红色基因。


附:部分思政课教师及学生学习心得、感悟

“四史”思政大课课程安排


组织学生回看“四史”思政大课


“四史”讲堂——党史


“四史”讲堂——党史


“四史”讲堂——改革开放史



“四史”讲堂——社会主义发展史


部分学生学习掠影(一)


部分学生学习掠影(二)


部分思政课教师及学生学习心得、感悟

洪北頔 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原教研室

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是学习中共党史的基础:要理解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与建设每一次重大选择的历史动因与意义,要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于全球发展中国家的一般价值,就必须先理解社会主义发展史。

本次思政大课“四史”讲堂之“社会主义发展史”主要讲授了社会主义观念的变迁史。社会主义观念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16-17世纪的早期社会主义;2、18-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3、19世纪中期开始的科学社会主义。其中第三个阶段又可以细分为经典作家时期、列宁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在资本主义伊始,有识之士就察觉到了资本主义对劳苦大众的普遍剥削,并诉诸于对于未来美好社会的设想。到了18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的成熟人们对资本剥削的厌恶和反抗的意式进一步增强,关于未来社会的思考则不断涌现。圣西门、傅里叶与欧文等人,结合启蒙以来人类在科学、文化和道德上思想成果,对社会主义进行了更加现代化的设计。但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之前的社会主义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大多以寓言或价值原则的层面上做出阐述,无法真正扎根现实并指导实践。

随着马克思对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社会主义才真正具备了科学基础。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指明了未来发展的发现,证明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发现了其内在的、不可克服的矛盾,说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逻辑。在经典作家之后,随着资本主义进入20世纪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变,社会主义革命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列宁通过“帝国主义论”对现代资本主义的不平衡性进行了阐述,证明了落后地区率先发动社会主义革命并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可行性,指导了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第一次胜利。紧接着,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以改革开放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建设获得巨大成就,不仅是对列宁思想的继承,更是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前进,是国际共运在当代的最新最高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的正确运用,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

总的来说,社会主义的发展史就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马克思主义者在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根据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阶段,统一理论与实践,不断自我创新,推动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共同发展的过程。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就是掌握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性和长期性,理解各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曲折性与多样性,为坚持共产主义信仰并预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道路夯实根基。


蒋  艳  马克思主义学院德育教研室

教育部社科司与人民网联合举办“同上‘四史’思政大课”活动,活动主要面向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网络授课。学习“四史”不仅能够深入了解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力“赶考”的历史经验,而且可以帮助我们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代特征和实现路径,提振信心,凝聚力量,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1年5月15日,中国人民大学王向明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闫方洁教授和南开大学肖光文副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四史”讲堂——改革开放史的精彩讲课。历史关头的抉择:为何要走改革开放之路?依靠创新谋发展:改革开放之路如何走?世界历史的中国答卷: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和历史启示。三位教授用详实的数据、确凿的事实和典型的案例,用逻辑清晰的讲述和解析,为我们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光辉历程。四十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发展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改革开放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我们始终把创新作为改革开放的生命、灵魂和动力源泉。通过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使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四十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的最大启示就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改革开放锻造了中国共产党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与本领,铸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提升了中华民族在国际上的地位与影响,满足了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与期待。

在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亲历者、参与者和享有者,我们每一位思政课教师都要认清自身所承担的历史责任,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张春梅  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列教研室

2021年5月15日观看了全国大学生“同上‘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讲“改革开放史”,收获颇丰。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100年华诞,全国大学生同上四史思政大课,通过专家的深入解读和讲解,使大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时代的中流堵住,进一步激发大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勇于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这一授课方式,对于思政课教师进一步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3204122  张奇

通过学习,我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又进一步加深了,我知道了四史是指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发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青年成长道路千万条,爱国家是第一条。纵观整个中国近代史,中国饱受欺辱,在这片饱受苦难的土地上中国共产党挺身而出,为新中国的成立创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事实也证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我们的党之所以在每个关键节点都能凝聚人民力量,是因为面对挑战我们的党有顽强的精神,在这些精神的感召下,中国人民克服困难,努力奋斗。就像毛主席说的那样:“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些精神撑着我们度过艰难岁月,陪着我们奋斗出美好未来。作为新时代大学生,追逐中国梦的领头羊,新时代的我们要在学习党史中汲取丰富营养,要在奋进有为中兑现初心,真正成长为信仰坚定、志向远大、勇担使命的复兴伟业“圆梦人”。

3204104 刘贞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改革开放史是一部当代史,我们都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参与者和见证者。正是由于改革开放,新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是由于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战胜了各种风险挑战,不断与时俱进,永葆生机活力。

3204120 任志强

在学习了一个半小时的“四史思政大课”,我收获颇丰,其中最让我受触动的是“红船精神”,我们应该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文章首次提出“红船精神”,指出“红船所代表和昭示的是时代高度,是发展方向,是奋进明灯,是铸就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红船精神”是党的精神财富的集中体现。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对于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6204115 赵慧

在这次的学习中,我深切地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细读中国共产党史,我们才能明白当今稳定而繁荣的局面是多么的来之不易。从2020年爆发的疫情中,我们也可以看得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才能快速控制疫情。可以说,只有共产党,才能建设好新中国。

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应该不断深入学习党史,了解我们党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我们党是一个善于总结历史,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的党,学习这些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真正理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踏踏实实做好自己。

6204210 葛桂华

改革开放已经经历了40多年。我们国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我们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新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在世界的大舞台上也逐渐站稳了脚步,逐渐拥有了话语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当前的幸福生活。春华秋实,老一辈人用辛勤的汗水为我们创造出今天的优越环境和累累硕果,我们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十足的干劲去续写新时代的美丽华章。我们青年生逢其时,应担当大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

 6204208 谢玲娟

 改革开放,实现了跨世纪式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腾飞使祖国日益强大。中国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的历程,这不能不说是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追逐梦想,再创辉煌。”在改革的光辉照耀下,我们是幸福的一代。我们感恩、我们梦想,我们同样恪守“不忘初心”的誓言,秉承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努力学习,锐意进取,尽快接上改革的接力棒。当下,我们努力的方向就是健康成长、努力学习知识,将来,我们这一代祖国的花朵能追逐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共同创造新的伟大辉煌!

7194204 吴清涟

展望2035年远景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定会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历史局限,实现自己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一目标的过渡。在全球化和逆全球化并进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仅高高举起科学社会主义大旗,而且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开展都提供了新的极大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

7194206 陈淳 

这是世界上的不平凡历史。我们经历多少风风雨雨,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经历多少坎坷磨难,才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逐步强起来;我们经历多少泪眼婆娑,才最终走向了伟大复兴。应该说,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随着学习进程的慢慢深入,我们明白了为了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为了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同时,在坚定不移、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忽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只有社会主义经济、文化、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