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底线,精准帮扶——刘祥兵同志参加江苏省委帮扶工作队员培训班心得体会

发布者:院组织部发布时间:2016-03-31浏览次数:928

守住底线,精准帮扶

——参加江苏省委帮扶工作队员培训班心得体会

(沭阳县吴集乡范赵村 刘祥兵)

通过前期近一个月的下乡摸查了解,带着诸多疑惑和问题回到南京参加了江苏省委组织部、省委农工办(省扶贫办)组织的为期2天半的帮扶工作队员培训,国务院扶贫办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副主任黄承伟、省委农工办主任赵旻、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盛克勤、省财政厅农财处调研员王芸、江苏省扶贫办副主任朱子华等专家领导亲自授课,上届省委驻响水县帮扶工作队队长曹炳泰、驻泰州市高岗区口岸街道徐庄村第一书记徐勤生、上届省委驻睢宁县帮扶工作队队员朱志谦等优秀帮扶队员亲历经验介绍。通过学习培训、政策了解,经验交流等业务学习,使自己工作理念上得到了更新,知识得到了充实提高,工作目标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感、使命感更加强烈、工作思路更加清晰、工作重点更加突出,切实提高了自身帮扶工作业务水平,为做好新时期驻村帮扶工作的政策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实施精准帮扶脱贫致富奔小康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充分的思想准备。

一、学习回顾

省委农工办主任赵旻同志的《认清形势,增强做好精准扶贫的使命意识》辅导讲座,国务院扶贫办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副主任黄承伟的《中国精准扶贫方略: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辅导讲座,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盛克勤的《圆梦之首纲,复兴之灵魂 —关于十三五规划和五大理念的解读》辅导讲座,图文并茂,详实易懂,既从宏观上阐述了当前国际国内贫困人口形势,又从微观上详细解读国内精准帮扶政策,三位专家反复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是“精准”,更是点明了我们今后帮扶工作中必须围绕“精准”二字展开。江苏省扶贫办副主任朱子华就帮扶工作的目标任务、帮扶项目筛选、省市县工作队统一管理、工作队财务管理、2017年部分贫困县脱贫、解决队员生活困难、后方单位资金争取、省财政专项资金使用、“五方挂钩“协调会议召开、农村特殊困难人口帮扶等10个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和说明。在培训班小结中,朱子华副主任谈到,通过两天半的培训,实现了进一步统一认识、凝聚思想、交流情况、提升能力、鼓起干劲的良好效果,希望帮扶队员坚定信心、强化责任、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取得实效。此外,省财政农财处王芸针同志对扶贫资金的使用,进行了详细的辅导;上届省委驻响水县帮扶工作队队长曹炳泰、驻泰州市高岗区口岸街道徐庄村第一书记徐勤生、上届省委驻睢宁县帮扶工作队队员朱志谦等同志的亲身经历,生动精彩,鼓舞人心,更是给大家提供了宝贵的工作经验。

二、学习体会

此次培训班各位专家学者的授课,对进一步深刻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十三五”扶贫开发方针政策和工作要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学习,我受益良多,深感这次培训班举办得非常及时,很有必要。

一是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我国国际形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最突出的短板在于农村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把“扶贫攻坚”改成“脱贫攻坚”,明确了新时期脱贫攻坚的目标,到2020年实现“两个确保”: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可以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标志性指标之一。

二是“精准扶贫”是新时期党和政府队扶贫工作提出的新要求。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就加大力度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提出“四个切实”的具体要求:要切实落实领导责任;要切实做到精准扶贫;要切实强化社会合力;要切实加强基层组织。他强调,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具体就是要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

三是扶贫工作中一定要牢牢紧扣“精准”二字。扶贫工作要注重抓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有些地方扶贫投入不少,但实际效果不佳,主要原因在于扶贫对象的精准性、因贫施策的科学性不够。而精准扶贫,正是扶贫工作科学性的体现。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制胜之道也在于精准。我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深入群众、深入低收入农户,找准扶贫对象、因人因户合理设计帮扶措施,找准能够促进贫困村经济发展的好项目,将扶贫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四是扶贫工作要能够激发贫困主体的内生动力。扶贫扶贫,关键是一个“扶”字。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合理安排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恢复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才能断掉穷根、开掘富源。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各不相同,有的读不起书,有的看不起病,有的住危房,有的没有劳动能力,有的缺乏启动资金,不能撒胡椒面,而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精准扶贫不是强行脱贫,而是要拔除贫根。用科学的态度营造起扶贫扶志扶智的制度环境,转变一些地区“等靠要”旧观念,才能解决“人的素质性脱贫”问题,引导民众主动参与村里建设。在以后的帮扶工作中,我一定要积极关注村内精神文明建设,树立积极向上的村容村貌,激发低收入人口的脱贫致富积极性,实现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双丰收。

    三、帮扶工作思路

吴集镇位于沭阳县东北角,毗邻西圩乡,离县城40公里,与灌云县接壤,范赵村属原范庄和赵沟合并村,全村14个村民小组,872户农户,3518人口,耕地面积5470多亩,人均耕地1.6亩。以传统的小麦玉米两熟种植为主,部分流转土地种植蔬菜大棚,产业结构单一、土地种植效益较低,经济发展缓慢,为省定经济薄弱村。全村建档立卡的低收入农户250户,低收入农户占比28.67%,占比较大。

依据前期的调查走访工作,初步分析范赵村的贫困根源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村集体经济发展严重乏力。资源、人才、资金、项目匮乏,集体经济发展无力,公共服务无法实施,村组织带领村民发展经济的能力不足,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人口基本上为老人和小孩;二是村民发展意愿不积极。特别是低收入农户,思想保守,等靠要的思想严重,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勇气;村干部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缺乏深入思考和动力。三是基础设施落后。村内农田水利设施缺乏,现有设施也比较陈旧,达不到能灌能排的基本要求,如遇特大暴雨,唯一依靠的农田种植风险较大;村内道路部分以泥土路为主;村民文化体育娱乐设施基本为零,缺乏健康意识。毗邻324省道,车流较大,车速较快,村民交通安全意识严重不强,时有因祸致贫。

针对以上几点现状,我计划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扶贫工作中心,重点是村集体经济发展和低收入农户增收这两项工作,围绕该村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发展特色农业、筹集各路奖补资金和帮扶资金及专项资金,有计划扩大大棚蔬菜种植面积和增加高附加值蔬菜品种,尽快推动该村主导产业的形成,带动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促进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种植效益和抗风险能力。切实解决农田灌排难题,加强防渗渠道管护工作,及时疏浚沟渠、河道,不断改善农民种植条件,提高农民种地科学化水平,积极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程;进一步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鼓励有条件人员根据农民需求成立农机、农技等相关专业合作社,推行“土地托管”模式,切实降低农民种地成本。适度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发展家庭农场、高效农业,实施规模化循环绿色种养殖业,着重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增强农业经济发展活力,不断提高农村土地经济效益;提高特色农业品牌效应。制订科学全面的发展规划,整合资源优势,打造范赵万亩蔬菜基地;针对低收入农户实施一人一策、一户一策,切实提高低收入户收入水平。认真分析一家一户一人的贫困原因,对于具有一定劳动能力,具有脱贫意愿的低收入人口,充分激发其自身的内生动力,因人制宜进行精准帮扶,通过有效措施,引导帮助他们提高收入,发展生产。

贫困是暂时的,消除贫困是长期的,精准帮扶任重而道远,我将在沭阳县党委和省委驻沭帮扶工作队的正确领导下,依靠吴集镇两委,紧密团结范赵村两委领导班子及老党员,老干部以及全体村民,以积极饱满的工作热情、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高效务实的工作态度,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努力完成一名省委驻村帮扶第一书记的光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