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井冈山精神 铸造新时代未来 ——36365线路检测中心“踏寻红色足迹,艺心筑梦未来”社会实践团探寻井冈山革命圣地

发布者:胡昌盛发布时间:2023-08-17浏览次数:128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助力传承井冈山精神,8月12日至8月13日,36365线路检测中心“踏寻红色足迹,艺心筑梦未来”社会实践团队先后前往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小井红军医院旧址、黄洋界、大井朱毛旧居等红色革命根据地进行参观学习,实地探访革命圣地,重温红色经典,深刻体悟井冈山精神内涵。

一、追忆峥嵘岁月,传承红色精神

95年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启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怀着崇高的敬意,社会实践团走进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在博物馆熊毅老师的带领下,共同追忆中国共产党人浴血奋战的时代,在学思践悟中传承红色基因,在奋发有为中赓续奋斗精神。

二、青山有幸埋忠骨,幸福不忘英雄史

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纪念堂大厅前,社会实践团为牺牲烈士敬献花圈,集体默哀,缅怀革命先烈。“青山埋忠骨,热血铸忠魂”,一幅幅题字突显革命的意义和情感,一座座雕塑传达着理想信念的伟大。在这场艰苦卓越的时空体验中,成员们切身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

三、马革裹尸烈士志,长留生前浩气存

在小井红军医院烈士墓碑前,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姚玉珍老师给所有成员带来了一场实境教学,为大家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江西省首任省委书记陈正人的母亲张龙秀的英烈事迹。张龙秀作为一名平凡而又普通的母亲,她没有豪言壮语,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超乎个人之上的信念与忠诚。姚老师讲到动情处,成员们不禁潸然泪下。感人至深的红军故事并不会随着时间的长河被人遗忘,书写在纸上的历史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也将永远被后人歌颂。

四、黄洋界上红旗展,井冈山精神万代传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在《西江月·井冈山》题词前,罗娟老师生动地向大家讲述了当年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战斗情景。在两年零四个月的井冈山斗争中,近4.8万人牺牲,平均每天近60人献出生命。明明知道这是一条充满危险的道路,他们却毅然决然,义无反顾。成员们重走了朱毛红军挑粮小道,体验那段红军挑粮上山的峥嵘岁月,共同缅怀那段艰难岁月,感悟这场军民联合的伟大胜利。

五、追寻先辈足迹 追忆革命初心

茅坪八角楼,一栋土砖结构的两层楼房,因装饰着八角天窗而得名。阁楼书桌上,一灯如豆。当年,借着一根灯芯的微弱光芒,毛泽东同志思索着中国革命的道路,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八角楼的灯光”指引着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成为中国革命道路的万丈光芒。今天,大家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经过两天的参观学习,成员们深入了解了井冈山精神和红色文化内涵,从中汲取了精神力量、增强了斗争意识,在学思践悟中传承红色基因,在奋力前行中谱写时代篇章。成员们纷纷表示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朋友的谆谆教诲,肩负起新时代新征程赋予的使命担当,传承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合影


向革命先烈敬献花圈

  

实境教学

  

重走朱毛挑粮小道

  

茅坪八角楼书桌


文:沈忱、陈乐

图:张硕

审核:张亚军、马高曼